东坡先生挽词 其十五

画图虽不上凌烟,道德芬芳满世间。
辽鹤已归东海去,列仙风骨若为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坡先生挽词 其十五》是宋代释道潜的作品。在探讨苏轼这一文学巨匠的挽词创作时,不得不提到他的好友、同为文学家的释道潜。释道潜作为宋朝的一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对苏轼的深厚情谊而著称。

要了解《东坡先生挽词 其十五》的创作背景。释道潜与苏轼、秦观等文人雅集,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和相互影响,他们的诗词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色。《东坡先生挽词 其十五》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表达了对苏轼这位文学巨匠的深深怀念。

要分析该诗的艺术特色。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苏轼高尚道德品质的赞美以及对他逝去后留下的空缺与思念之情。其中“画图虽不上凌烟,道德芬芳满世间”一句,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苏轼人格的魅力及其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要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中的“辽鹤已归东海去,列仙风骨若为攀”,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更隐喻了苏轼虽已离开人世,但他的精神、品德仍如高洁的仙鹤般,激励着后世之人。这种超越生死的感慨,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东坡先生挽词 其十五》不仅是一幅描绘逝者风采的挽联,更是一首充满哲理、情感真挚的悼念之作。它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揭示了作者自身对于理想、道德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背景,欣赏古代文人的文学才华,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