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杂兴 其五

少文好山林,每往辄忘归。
余生千载后,独与斯人违。
朅来炉峰下,结宇聊栖迟。
长林拱茂木,九夏遗炎曦。
溪雨昼忽破,藤花照清漪。
黄鹂语深竹,可听不可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庐山杂兴·其五》是宋朝诗人释道潜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予妙总大师的称号。他的俗姓是王,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释道潜自幼出家为僧,并擅长文章,尤其热爱诗歌创作,与苏轼、秦观等文人有过友好往来,两人之间经常相互唱和。
  2. 诗歌原文:少文好山林,每往辄忘归。余生千载后,独与斯人违。朅来炉峰下,结宇聊栖迟。 长林拱茂木,九夏遗炎曦。溪雨昼忽破,藤花照清漪。黄鹂语深竹,可听不可窥。
  3. 作品赏析:释道潜以山水田园为主题,通过描写庐山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在这首《庐山杂兴·其五》中,他描绘了庐山的山景、树木、雨声和鸟鸣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自然画卷。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释道潜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释道潜的《庐山杂兴·其五》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哲理和情感的生活诗篇。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