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致轩赵使君午日读骚

君王爱不均,不信问江滨。
却是一江水,能知千载人。
仲连宁蹈海,百里忍之秦。
先死依兰芷,还他不二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致轩赵使君午日读骚》是宋代诗人释道璨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君王不公正的爱憎情感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下面将对该诗进行简要介绍:

  1. 诗词原文
    君王爱不均,不信问江滨。
    却是一江水,能知千载人。
    仲连宁蹈海,百里忍之秦。
    先死依兰芷,还他不二臣。

  2. 作者简介
    释道璨,宋代僧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他的作品通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的感慨。

  3. 诗词解析

  • 君王爱不均:这里的“不均”可能指的是君王对待臣民或对待不同群体的态度不一,表现出一种偏颇和不公。这种不公正的爱可能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悲剧。
  • 不信问江滨: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质疑,他怀疑这种不公正的待遇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解决。
  • 却是一江水,能知千载人:这里的“一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长河。它指出即使是短暂的现象也能反映出千年来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 仲连宁蹈海,百里忍之秦:仲连宁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或典故,这里通过他的行动来表达对某种行为的反抗或抗议。而“百里忍之秦”则可能暗指某种长期忍受不公的状态。
  • 先死依兰芷,还他不二臣:这里的“兰芷”可能代表了一种理想或者高尚的品质。而“还不二臣”则表明了作者对于忠诚和牺牲的赞美,即使面对困境也要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和致轩赵使君午日读骚》不仅是一首表达对不公正现象批判的诗,也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颂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