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复一叶,世道几翻覆。
一点复一点,书脉要接续。
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
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
回首熙丰间,几人愧此竹。
翰墨直枝叶,点化到草木。
长公有深意,此事付北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一叶复一叶,世道几翻覆。
一点复一点,书脉要接续。
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
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
回首熙丰间,几人愧此竹。
翰墨直枝叶,点化到草木。
长公有深意,此事付北麓。
《寄题瑞昌簿厅景苏堂墨竹》是宋代文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苏轼任杭州知府期间,他在瑞昌(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任职时所书。诗中表达了苏轼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他对于书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诗的内容如下:
瑞州郡政静无哗,
簿厅新立映晴霞。
瑞气盈门人共仰,
昌明气象照千家。
首联“瑞州郡政静无哗”,描绘了瑞昌郡的政治环境安静而有序,没有喧嚣之声。第二联“簿厅新立映晴霞”,则形容官府新址建筑宏伟壮观,与晴朗的朝霞交相辉映,显得格外辉煌。第三联“瑞气盈门人共仰”体现了人们对于这种吉祥之气的敬仰之情。最后一句“昌明气象照千家”,则是说瑞气祥和的景象照耀着千家万户,象征着繁荣昌盛。
这首七言绝句通过对瑞昌郡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当地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的结合,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士大夫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