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开上人

道人家住庐山寺,信脚东游二千里。
三年饱吃浙西饭,不曾咬著浙西米。
大川恶拳打不活,石溪浅水浸不死。
自言辣手难近傍,祇有痴绝较些子。
要从窗下看庐山,归卧溪声山色里。
了无玄字涴胸怀,肯将佛法挂唇齿。
漠漠重湖五老前,衮衮九江千嶂底。
空手携锄种白石,赤脚提篮挈流水。
有问参寻事若何,向道今年秋芋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别上人》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送别上人》以其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2. 诗句解析:

  • 孤云与野鹤:在这句中,“孤云”象征着高远脱俗的人格,而“野鹤”则代表着超然物外的志趣。两者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僧灵彻上人的超凡脱俗。
  • 人间居住的隐喻:诗人通过“岂向人间住”这一反问,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以及对于修行者的清静追求。
  • 沃洲山的象征:沃洲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诗人提到“莫买沃洲山”,可能是在告诫或提醒上人不应被世间的名利所动。
  • 时人已知处的暗示:“时人已知处”可能指的是上人在尘世中的名声或地位,诗人以此强调其非凡之处。
  1. 作品背景:
  • 作者简介: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自号“长江贾叟”。他早年出家为僧,因诗名而还俗,曾任长江主簿等职。他的诗多写闲愁和苦吟,但语言却极简洁凝炼,后人称他为“诗奴”。
  • 创作背景:《送别上人》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应该是在贾岛与上人的交往过程中所作。这首诗可能是在贾岛送别堂弟南游庐山西林寺之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从弟的赠别之情,同时也用离别凸显出自己与上人间的深厚友谊。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取:贾岛在《送别上人》中运用了“孤云”和“野鹤”这两个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自然元素,通过对它们的描绘,展现了上人的高洁品质和超然境界。
  • 语言精炼:全诗言辞简练,每一个词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整首诗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
  • 情感深沉:尽管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上人品格的颂扬,传达了一种深情厚谊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
  1. 文化影响:
  • 历代传诵:《送别上人》在历代文人中广为传诵,不仅因为它的艺术价值,更因为它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修行的深刻理解。
  • 后世仿效:许多诗人在创作中受到《送别上人》的影响,从中汲取灵感,将其作为学习的典范。

《送别上人》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修行的诗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瑰宝。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诗歌的风貌,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