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二首 其十四

南边是黑云,今日应有雨。
宜麻宜豆,宜禾宜黍。
虽然岁稔年丰,粒粒几多辛苦。
为报参玄人,要须知落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二十二首 其十四》是宋代僧人释妙伦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陶渊明的敬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释妙伦,号断桥,俗姓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松山人,又号松山子。他于年十八出家,依其叔永嘉广慈院宗嗣论禅师出家,并剃发投礼,不满一年行脚,首见谷源道于瑞岩,次年谒灵隐。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初住台州瑞峰祇园禅寺。十年(一二五 ),迁瑞岩净土禅寺。后迁天台国清教忠禅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景定二年卒,年六十一。有文宝等编《断桥妙伦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行状》。
  1. 诗句内容
  • 九月九,一句话:暗示重阳节的登高习俗,可能暗指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之意。
  • 有准绳,无柄把。: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只有像陶渊明那样的人才能懂得其中的深意。
  • 惟有陶靖节知缝罅:通过“惟有”一词突出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认为只有陶靖节才能理解这种看似微不足道但又充满哲理的生活细节。
  • 悠然见南山,笑傲东篱下:这里的“悠然见南山”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而“笑傲东篱下”则展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争的不屑。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陶靖节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 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喜爱和追求。他认为只有像陶渊明那样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隐逸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偈颂二十二首 其十四》不仅是一首表达隐逸生活向往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才华和智慧,更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和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