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清素禅者之金华

古策风高瓶浪阔,春云片段分清绝。
金盆后夜孤顶寒,去去谁同落残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清素禅者之金华》是宋代释重显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 释重显的生平:释重显(954年—1022年),字子开,号梦窗,浙江杭州人。他出生于一个佛教家庭,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佛法和诗词。释重显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他的诗歌深受唐宋时期诗词的影响,尤其是苏轼、辛弃疾等人的风格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创作背景:《送清素禅者之金华》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战乱中感到世事无常,因此借古讽今,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释重显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古策风高瓶浪阔,春云片段分清绝。金盆后夜孤顶寒,去去谁同落残月。
  • 译文:古时的策略像高高的瓶子,海浪宽广如风起云涌。春天的云彩被划分成一片片,夜晚的金色盆景显得格外冷清。夜色中的我孤独地站在山顶,月亮落下后没有人与我共赏。
  1. 作品鉴赏与评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古诗形式,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的“古策风高瓶浪阔,春云片段分清绝”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 哲理内涵:诗中的“孤顶寒”象征着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而“去去谁同落残月”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渴望和对于孤独的无奈。这首诗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让人深思。

《送清素禅者之金华》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欣赏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其生活哲学和内心世界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