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百舌鸟送僧

曾来芳树几回飞,烟霭初晴又见伊。
巧语向人莫相笑,知音知后更谁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百舌鸟送僧》是北宋时期诗人释重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百舌鸟与僧人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释重显(98-152),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高僧,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释重显的作品多以禅宗思想为核心,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感悟。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曾来芳树几回飞,烟霭初晴又见伊。巧语向人莫相笑,知音知后更谁知。

  3. 诗意解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曾来芳树几回飞,烟霭初晴又见伊”描绘了百舌鸟频繁地从远方飞来,在初晴的烟雾中再次出现的情景。这里的“芳树”和“烟霭”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使人联想到鸟儿与自然之间亲密的关系。第三句“巧语向人莫相笑”,则表达了对百舌鸟巧妙语言的赞赏,同时劝诫人们不要嘲笑这种天籁之音。最后一句“知音知后更谁知”,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暗示了真正的知音是难得的,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加珍惜那些懂得欣赏自己的人。

《闻百舌鸟送僧》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充满禅意的自然画卷,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