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知白禅者

松不直,棘不曲,谁笑卞和三献玉。
经天纬地太无端,迈古超今亦轻触。
靡羁束,何必云,素范还还,真规复复。
栴檀叶落香风清,千里万里长相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知白禅者》是宋代禅宗高僧雪窦明觉禅师的文集,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禅师对禅宗教义的理解,还体现了他与门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下是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雪窦明觉(980~1052),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四川遂宁人。早年于益州普安寺出家,师从释仁铣。后游历荆渚间、复州等地,北游至灵隐山,滞留数年,最后在明州雪窦寺去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作品也因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2. 作品内容赏析:该诗通过对松树不直、棘树不曲的比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诗句中的“迈古超今亦轻触”,“靡羁束何必云”,展现了一种对传统束缚的质疑和对自由的向往。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哲理又极具艺术感染力,使得这首诗成为禅宗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3. 文化意义:《送知白禅者》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禅宗思想的集大成者。它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反映了禅宗追求内心清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和佛家哲学有着重要的价值。

  4. 历史影响:作为宋初禅宗的重要文献之一,《送知白禅者》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文化地位,而且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存在不仅为后来的禅宗学者提供了研究素材,也为普通读者了解禅宗文化提供了窗口。

《送知白禅者》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