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州出大萝卜,天下衲僧取则。
只知自古至今,争辨鹄白乌黑。
贼贼,衲僧鼻孔曾拈得。
颂一百则 其三十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一百则 其三十一》是一首古诗词。
这首诗由释重显所作,体现了宋代禅宗文化中对于自然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颂一百则 其三十一》通过描绘镇州出产的大萝卜,引出了自古以来关于“白”与“乌”的辩难,寓意深远,不仅揭示了世间万物的本质,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真理的追求。
诗中的“镇州出大萝卜”,象征着世间万物各有其独特之性,无需强分黑白。这一比喻,既是对自然界的观察总结,也是对人世间纷纭复杂现象的一种超然态度。在禅宗思想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一个重要的观点,意味着一切外在的现象,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都应超越表面,达到一种内在的统一和谐。
通过对“天下衲僧取则”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真谛探索的执着和坚持。这里的“取则”并非指简单的模仿或追随,而是指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寻找到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这种探索的过程,正是佛教追求智慧、洞察事物本质的过程,也是禅宗修行者不断自我净化、提升心性的方式。
诗中的“只知自古至今,争辨鹄白乌黑”,展现了古人对于是非、好坏的执着追求。然而,诗人通过“只知”、“争辨”的表述,提出了一个疑问: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这些世俗的纷争,达到一种超越性的理解和认知。
诗的结尾“只知自古至今,争辨鹄白乌黑”,不仅是对前文的收束,也是对整首诗歌主题的深化。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与真理的过程中,不应被表象所迷惑,而应深入探寻事物的本质,以达到心灵上的自由与解脱。
《颂一百则 其三十一》作为一篇简短的古诗词,却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深刻的生活哲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不仅能体会到作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指导人们在纷扰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