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三首 其九

禅人莫莽卤,二月又初五。
透彻祖师关,一句该今古。
春色无高下,园林花木红。
总持门大启,何处觅圆通。
休问迷逢达磨,须知垂手尘中。
踏翻厚地,刺破虚空。
人天榜样,佛祖家风。
敢与龙王斗富,自他兼济何穷。
翻身不露迹,直上妙高峰。
渠无面目,三界为家。
解把过头杖,逢春点异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六十三首 其九》是一首由宋代僧人释道宁所作的禅宗诗,该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禅学修为,还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特点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禅人莫莽卤,二月又初五。
    透彻祖师关,一句该今古。
    春色无高下,园林花木红。
    总持门大启,何处觅圆通。
    休问迷逢达磨,须知垂手尘中。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通过“春色无高下”等诗句,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洞察秋毫的智慧,以及对自然界规律的深刻认识。这里的“春色”不仅指春天的景色,也象征着世间万物,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领悟,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哲理。
  • 禅宗思想:诗中多次提到“祖师”、“圆通”等禅宗核心概念,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禅宗底蕴。这些词汇在佛教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着修行者对佛法的理解和体验,反映了诗人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园林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之中。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创作背景
  • 释道宁生平:释道宁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高僧,他在文学和禅宗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其禅宗思想和生活体验,而《偈六十三首 其九》正是其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 社会影响:释道宁的诗歌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作品不仅在宗教界受到推崇,也在文人士大夫中得到传播和欣赏。这种影响使得他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1. 文化意义
  • 禅宗文化的传播:释道宁的诗歌是禅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们不仅传达了禅宗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禅宗文化的深远影响。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禅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 文学艺术的融合:释道宁的诗歌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独到之处,他将禅宗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技巧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融合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偈六十三首 其九》不仅是一首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禅宗诗篇,也是了解释道宁以及当时禅宗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