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至理,杳绝纤埃。
功勋不到,妙叶难该。
不落是非中,有无争敢和。
何劳指注,便请承当。
过后追风,徒夸好手。
偈六十三首 其三十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六十三首 其三十六》是宋代诗人释如珙创作的一首偈颂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释如珙,字子璞,号横川,生于公元1222年,卒于1134年,俗姓林,出生于浙江温州。他年少时剃度出家,并从多位禅师学习。释如珙在诗歌创作上有一定的成就,留下了《偈六十三首》这样的作品,其中《偈六十三首 其三十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作原文:《偈六十三首 其三十六》的原文为:“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龙潭吹灭纸灯,德山倒地礼拜。今年桃李贵,一颗直千金。”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它通过“一毛吞海”这一夸张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微小之物也有无限潜力的赞美;而“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则暗示即使是最细小的事物也能发挥巨大作用。最后两句“龙潭吹灭纸灯,德山倒地礼拜”和“今年桃李贵,一颗直千金”更是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法则和人性理解的深刻见解。
文化背景和意义:释如珙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高僧,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佛教哲学的思想,也融入了深厚的生活哲理。通过解读这些诗歌,不仅能领略到宋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佛教禅宗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例如“玄门”、“玄理”等。
《偈六十三首 其三十六》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体现了释如珙深邃的佛学修养,还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以及佛教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