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陀石上共安居,水远山高一事无。
唯有多情峰顶月,夜深移影到阶除。
示众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众》
在《示众》中,鲁迅以其独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看似无趣却蕴含深意的场景——一个犯人被公开示众。这个场景虽然平淡无奇,但却深刻地揭示了围观群众的心理和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麻木与冷漠。
文章开头,一群围观的人聚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他们的脸上没有表情,眼神空洞。这个场景让人感到一种压抑的气氛,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然而,正是这种看似无聊的场景,却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了一种悲剧性。
随着故事的发展,围观的人群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他们议论纷纷,对示众者的各种细节津津乐道。这些议论声似乎在嘲笑示众者的身份,同时也在暗示着他们内心的空虚和无知。《示众》通过这些议论声,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弱者的漠视和对强者的追捧。
文章中的“看客”们是一群缺乏同情心、自私自利的人。他们不仅对被示众者表现出冷漠的态度,甚至还会从中寻找乐趣。这种心理让人感到愤怒和无奈,因为他们的行为已经违背了人性的基本准则。
文章的结尾,作者通过对围观人群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对被示众者的冷漠态度。他们的眼神不再空洞,而是充满了贪婪和期待。他们的议论声也不再只是嘲讽,而是变成了一种对权力的崇拜。
《示众》不仅是一篇揭露社会现实的小说,更是一部揭示人性弱点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麻木、冷漠的社会,以及那些在这个社会里迷失的人们。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只有关注社会现实,才能真正理解人性,才能找到改变世界的勇气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