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 其四十六

狸奴白牯念摩诃,争似南泉打粥锅。
虽然佛法无多子,天下丛林不柰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六十二首·其四十六》是宋朝时期释清远的作品。这首诗以禅宗的思想为背景,通过对南泉普愿禅师的比喻和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对智慧的追求。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原文
狸奴白牯念摩诃,争似南泉打粥锅。  
虽然佛法无多子,天下丛林不柰何。  
  1. 译文与注释
  • 译文:就像那些被狐狸、牛等动物戏弄而自省的愚笨之人,他们追求的是表面的热闹,却忽视了内心的修炼。相比之下,真正的禅宗修行者如同南泉普愿般,通过简单的日常行为来体悟佛法,不受世间繁华所动。
  • 注释:这首诗中,“狸奴”指的是那些容易被外界诱惑而迷失自我的人,“白牯”则是指牛,暗喻那些盲目跟随他人而缺乏独立思考的人。“摩诃”在这里指的是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南泉打粥锅”则是南泉普愿禅师的日常行为,象征着他在简朴中修行,不被世俗所累。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修行者行为的对比,展现了禅宗追求的内在修为和对简单生活的重视。诗人以南泉普愿禅师的行为为榜样,鼓励读者在繁杂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通过实践佛法来实现心灵的解脱。
  • 诗中的比喻生动形象,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反映了禅宗对人性和世界的深刻理解。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佛法的智慧。
  1. 写作背景
  • 《颂古六十二首·其四十六》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禅宗的发展密切相关。当时,禅宗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和宗教运动,开始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文学创作。释清远作为当时的文人,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禅宗教义的理解和个人感悟,这在当时是一种文化趋势。
  • 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禅宗修行或讨论会上所作,或者是受到当时禅师言行的影响而产生的灵感。通过对南泉普愿禅师的描述,诗人展示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这也是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佛教的一种认同和推崇。
  1. 历史评价
  • 《颂古六十二首·其四十六》在历史上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它不仅展现了禅宗的修行方式,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佛教教义的兴趣和思考。这种结合了文学和宗教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影响力。
  •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它不仅被后人传诵,还被多次引用和研究。尤其是在禅宗研究领域,学者们经常引用这首诗来探讨禅宗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1. 现代影响
  • 尽管《颂古六十二首·其四十六》本身是一部古代文学作品,但它仍然对现代文学和禅宗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现代作家和研究者都曾引用或研究这首诗,以此来探索禅宗思想和文学表达之间的关系。
  • 在现代社会,这首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文学价值,更在于它对人们心灵的启迪。它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通过简单的实践来达到精神的升华。这种思想仍然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并在当今社会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颂古六十二首·其四十六》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古代诗歌,也是禅宗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它通过对禅宗生活和思想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无论是对于禅宗信徒还是普通的读者,这首诗都提供了一种理解和领悟佛法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