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同衣 其一

有地皆堪隐,云胡独指西。
劫烧翻浊焰,刹说听新题。
春荠挑蘋渚,秋荷缀稻畦。
觉天无落月,耿耿印苕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同衣·其一”是宋代诗人释居简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逝去的哀悼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释居简(1096年—1157年),字敬叟,号北涧翁,四川三台县人。他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僧人,与苏轼、黄庭坚并称“苏黄米蔡”,其诗歌以清雅脱俗著称。
  1. 诗歌原文
    有地皆堪隐,云胡独指西。劫烧翻浊焰,刹说听新题。
    春荠挑蘋渚,秋荷缀稻畦。觉天无落月,耿耿印苕溪。

  2. 诗句解析

  • 有地皆堪隐,云胡独指西:这句表达了诗人认为所有地方都可以隐居,为什么偏偏指向西方。这里可能隐含着一种对于人生归宿的哲理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对无常人生的感慨。
  • 劫烧翻浊焰,刹说听新题:这里的“劫烧”指的是世界战乱,而“浊焰”则形容乱世的黑暗。”新题”暗示了新的挑战或任务的开始,意味着尽管生活充满困难,但总有新的希望和机会。
  • 春荠挑蘋渚,秋荷缀稻畦:描绘了春天荠菜挑在蘋泽上,秋天荷叶点缀在稻田中的景象。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循环的认知。
  • 觉天无落月,耿耿印苕溪: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美景的欣赏和留恋,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朋友去世后的寂寞和哀伤。月亮的消失象征着朋友生命的结束,而月光下苕溪的倒影似乎还映照着他的遗容,使得这份思念更加深刻。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释居简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才能,还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了解到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感,还能进一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