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藏今偶得,人杰古犹存。
莫遣苔封径,宁教竹碍门。
市喧酣蚁战,潮晚看鲸吞。
金粟元非病,何妨一驾言。
酬水心叶待制见寄宿觉庵记并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水心叶待制见寄宿觉庵记并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原文如下:
酬水心叶待制见寄宿觉庵记并诗
天台山中好风光,白石岩前有水堂。
夜雨不来朝又别,主人今日宿何方?
解释:
诗歌背景:此诗作于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春天。当时白居易被派往杭州任刺史,途径天台山游览。在经过白石岩的时候,他遇见一位姓叶的人,邀请他去住宿于觉庵。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诗歌内容分析:
首二句:“天台山中好风光,白石岩前有水堂。”这两句描绘了天台山的自然美景和白石岩前的水堂。诗人用“好风光”来形容天台山的美,用“白石岩前有水堂”来突出白石岩的美丽。
第三四句:“夜雨不来朝又别,主人今日宿何方?”这两句反映了诗人与主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共同度过的时光虽然短暂,但诗人却非常珍惜这段友谊。最后一句“主人今日宿何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不舍。
诗歌情感:这首诗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深的友情。诗人通过描绘天台山的风光、白石岩的水堂以及与主人的相遇,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无奈和对重逢的期待。
诗歌技巧:
起承转合:全诗以“酬水心叶待制见寄宿觉庵记并诗”开篇,接着描述了天台山的风光和白石岩的水堂,然后表达了与主人的相遇和离别之情,最后以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作为结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意境。例如,“天台山中好风光”中的“好风光”象征着美丽的景色;“白石岩前有水堂”中的“水堂”象征着宁静的生活和美好的时光;“夜雨不来朝又别”则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
- 诗歌鉴赏: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酬水心叶待制见寄宿觉庵记并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首先,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其次,它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最后,它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唐代七言绝句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