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姜贫乐赴陈华亭约 其二

见说华亭政,平夷似太丘。
适时宽胜猛,几月很成柔。
袖刺方徂岁,敲弦倏借秋。
尺书频寄意,君岂致书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姜贫乐赴陈华亭约 其二》是宋代诗人释居简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赴任的祝贺以及对其政令清明、治理有方的期望。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送姜贫乐赴陈华亭约 其二》:

  1. 诗词原文
    见说华亭政,平夷似太丘。适时宽胜猛,几月很成柔。
    袖刺方徂岁,敲弦倏借秋。尺书频寄意,君岂致书邮。

  2. 诗词赏析

  • 政治理念:首句“见说华亭政,平夷似太丘”,借用了古代贤人名臣如孔子、老子的政治理念,表明作者认为友人在担任陈华亭的地方官时,能够像孔子那样推行仁政,使地方治理得当,如同古代的贤明之主一样。
  • 施政风格:第二句“适时宽胜猛,几月很成柔”则具体描述了友人施政的风格。适时宽松的政策胜过严苛的严厉政策,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让社会风气变得柔和。
  • 人文关怀:“袖刺方徂岁,敲弦倏借秋。”这两句诗描绘了友人即将离开时的不舍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袖里的短剑象征着离别时的不舍,而琴弦的振动似乎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 书信往来:“尺书频寄意,君岂致书邮。”通过频繁的书信往来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未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1. 创作背景
  • 《送姜贫乐赴陈华亭约 其二》是释居简为友人姜贫乐赴陈华亭任上所作。姜贫乐赴任陈华亭可能是为了实现其政治抱负或解决地方问题。释居简化名为释子,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政治和社会的关注,这也是他创作该诗的原因之一。
  •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充满了期待和祝福。他不仅祝愿友人能够实施有效的治理,还希望友人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取得显著的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未来道路的坚定支持。

《送姜贫乐赴陈华亭约 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深切期望。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对于政治理想和人文关怀的追求,以及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