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吊古

高情付酒卮,心事洗咸池。
醉误飞蟾急,吟嗟取日迟。
竟天鹏不展,酌海蠡奚为。
风月三千首,何须竹帛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石吊古”是一首七言诗,出自明代大文学家解缙之手。这首诗不仅以其豪放的笔触展示了诗人对李白人格的崇仰与追求,同时也通过描绘采石矶的地理形势和常遇春的英雄业绩,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下面将从多方面详细解读《采石吊古》:

  1. 作者简介
  • 解缙(1369年—1412年),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因其才思敏捷而著称。解缙自幼颖悟绝人,文章雅劲奇古,尤擅长狂草。他的诗歌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诗句“高情付酒卮,心事洗咸池。”表达了诗人在美酒中寄托其高远的情感和深沉的心事。
  • “醉误飞蟾急,吟嗟取日迟。”描绘了诗人饮酒作诗时,因沉醉而误事的情景,以及他感叹时光流逝的无奈。
  • “竟天鹏不展,酌海蠡奚为。”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未能实现的感慨,以及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望。
  • “风月三千首,何须竹帛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自信,认为无需借助于文字记载即可流芳百世。
  1. 历史背景
  • 该诗的创作背景与明代的历史事件紧密相关。据《明史·常遇春传》记载,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在明代初期,曾于此地大破元军,建立了赫赫战功。
  • 诗人亲眼所见的采石矶地势险要,环境险恶,正是当年常遇春做出英雄业绩的地方。这种亲身体验赋予了诗人强烈的情感投入,也为诗歌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1. 艺术特色
  • 解缙的这首诗以其豪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他用简练的语言,却能表达出深厚的情感和广阔的意境。
  •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一矢争”形容水箭之速,形象生动;又如“千寻险”,以夸张手法展现了地形之险峻。
  • 解缙的诗作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生活态度。

《采石吊古》不仅是了解明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研究明代文人精神面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分析,不仅可以深入理解解缙的个人风格和成就,也能从中感受到明代文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对社会的认知以及文化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