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三四雪

霰集三秋后,花飞十月初。
更添两度白,并作一年书。
稻疃齐生耳,麰田烂弗锄。
寒敲君子竹,压折怕林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月初三四雪”是宋代诗人释居简的一首古诗,全诗如下:霰集三秋后,花飞十月初。更添两度白,并作一年书。稻疃齐生耳,麰田烂弗锄。寒敲君子竹,压折怕林疏。 释居简通过这首《十月初三四雪》,展现了一个冬日清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内心的感悟。

诗中描述了雪花在深秋之后才降落的情景,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句的意境,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思考。同时,诗人通过对“花飞十月初”的描绘,传达了冬季花卉凋零的自然现象,以及这一过程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诗中的“更添两度白,并作一年书”形象地描绘了积雪覆盖的景象,使大地仿佛在一夜之间变得洁白无瑕,而这样的景色又与农事活动形成了对比,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人在这里也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积雪比作书籍,暗示了冬天的宁静和收获。

诗中提到的“稻疃齐生耳,麰田烂弗锄”,反映了农民在冬季忙于农作的现实生活,同时也揭示了自然季节更迭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诗人通过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农村的生活面貌,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诗中“寒敲君子竹,压折怕林疏”这句,则通过竹子被冷风吹拂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竹子在冬天依旧挺拔生长,不畏严寒,这种品质与诗人自身或许也有某种联系,反映出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十月初三四雪》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四季更替的自然美,同时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