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得晴

宿翳开新霁,繁枝耀浅黄。
还如醒滞思,又似整残妆。
碎影仍多态,晴天别是香。
坐分花下石,勺月荐深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犀得晴》是宋代诗人释居简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美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释居简,字敬叟,号北碉,生于宋代,祖籍四川三台。他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峯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后游历江西诸地,并常住杭州飞来峰。释居简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物。

  2. 原文与译文:《木犀得晴》全文如下:
    宿翳开新霁,繁枝耀浅黄。
    还如醒滞思,又似整残妆。
    碎影仍多态,晴天别是香。
    坐分花下石,勺月荐深凉。
    译文为:夜幕初降天放晴,桂花树繁枝映着新阳,仿佛刚从梦境中苏醒,又像是精心打扮过。桂花的碎片依旧摇曳生姿,在这晴好的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我坐在树下分花赏景,月光洒落带来一丝凉爽。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将秋天的宁静和桂花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繁枝耀浅黄”形象地描绘了桂花盛开时的壮观景象,而“还如醒滞思,又似整残妆”则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桂花比作刚醒来的沉思者或是精心装扮过的旧日妆容,增加了诗意和画面感。

  4. 写作背景:《木犀得晴》的创作背景与释居简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他游历江南,遍访名胜古迹,这些经历让他对大自然的美景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创作《木犀得晴》时,他能够将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融入到诗句之中,使得作品既有生活的温度,又有艺术的高度。

《木犀得晴》不仅作为一首诗流传至今,更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