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宽堂赴南外判宗

教欲明南国,无如小召公。
埙篪后先奏,鲁卫古今同。
特操银潢远,清班玉笋空。
洛阳潮雪外,脚脚是华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宽堂赴南外判宗》是宋代诗人 释居简 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释居简对佛法的深刻领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心境。下面是对《送宽堂赴南外判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释居简的生平与艺术成就:释居简(1164-1246),号北碉,俗姓龙,一说为王,四川三台人。他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峯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等地。释居简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其诗作多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他的诗作在艺术上追求自然质朴的风格,力求通过诗歌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送宽堂赴南外判宗》中的诗句“教欲明南国,无如小召公。埙篪后先奏,鲁卫古今同”等,都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和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其中,“教欲明南国”意味着佛法要传播到南国,使之更加明亮;“无如小召公”则是指没有比小召更懂得佛法的人了;“埙篪后先奏”暗示了音律的变化,象征着佛法的传承;“鲁卫古今同”则是指鲁国的乐师和卫国的乐师一样,能够演奏出古代和现代相同的音乐。
  1. 作品赏析
  • 诗意理解:《送宽堂赴南外判宗》通过对诗句的解析,可以体会到诗人对于佛法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切关怀。诗人通过对佛法和社会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

《送宽堂赴南外判宗》不仅是一首表达佛法思想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以及释居简作为诗人的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