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无称筑墙护放生池

凿山樊圃幻屏帷,自出胸中一段奇。
拓寿域归常住地,注恩波入放生池。
剪蒿忍放蛙分部,空穴宁教兔不疑。
坐看春风归约勒,先开墙角向南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骥无称筑墙护放生池》是宋代诗人释居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释居简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释居简(1164–1246),号北碉,四川三台人,俗姓龙,一说王。他自幼受到佛教的影响,先后在多个寺庙修行学习,如广福院圆澄得度、径山等地。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僧人到居士再到文人的转变,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视野。

诗中“凿山樊圃幻屏帷”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这里的“凿山”可能指的是诗人在山林中的修行或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种心灵手巧的境界,而“樊圃”则是指园中的围栏,象征着人与自然的界限。诗句中的“幻屏帷”则暗示了这种境界如同虚幻的美丽画面,充满了神秘与诗意。

“自出胸中一段奇”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刻认识。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融入诗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这种独特的创作理念也是释居简能够成为一代诗僧的重要原因之一。

诗中的“拓寿域归常住地,注恩波入放生池”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表达。这里的“拓寿域”可以理解为拓展生命的境界,而“归常住地”则意味着回归内心的平静与安宁。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传达了一种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纷扰的人生态度。

《骥无称筑墙护放生池》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以及他们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