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侃侍者归灵鹫

莫将平淡觅陶潜,纪律严于玉帐严。
要得澜翻联石鼎,也须雪立到茅檐。
太虚自笑花无蒂,佳境谁云蔗不甜。
如此工夫随分到,灵犀无夜不吞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侃侍者归灵鹫》是宋朝僧人释居简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言辞,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莫将平淡觅陶潜,纪律严于玉帐严。
    要得澜翻联石鼎,也须雪立到茅檐。
    太虚自笑花无蒂,佳境谁云蔗不甜。
    如此工夫随分到,灵犀无夜不吞蟾。

  2. 诗意解读

  • 莫将平淡觅陶潜: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境界的思想,暗示了作者希望友人能够远离尘嚣,追寻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 纪律严于玉帐严:通过“玉帐”这一意象,传达出环境的严谨与秩序之美,同时也暗示了对朋友离开后的严格要求,希望他能够遵守纪律,保持高标准的行为。
  • 要得澜翻联石鼎:描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意味着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像翻转巨石一样克服困难。
  • 也须雪立到茅檐:这句描绘了一种清雅宁静的景象,表达了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要坚守初心,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坚定。
  • 太虚自笑花无蒂:反映了诗人对无常世事的一种超然态度,即使生活中有些事物看似不完美,如花无蒂,也应有一颗坦然的心去接受并欣赏这些美好的瞬间。
  • 佳境谁云蔗不甜:通过“蔗不甜”的比喻,指出生活中的美好往往不易察觉,只有真正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甜美。
  • 如此工夫随分到:强调了修行或做事需要顺其自然,不应强求,而是应该顺应自然的节奏,享受过程。
  • 灵犀无夜不吞蟾:以蟾蜍比喻忠诚的朋友,意味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朋友相伴,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心灵的慰藉。
  1. 艺术特点
  • 简洁明了: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深刻的哲理。
  • 对比鲜明:通过对比“平淡”与“纪律”、“玉帐”与“茅檐”等,突出了主题思想。
  • 象征意味:诗中运用了很多象征性的语言和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送侃侍者归灵鹫》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哲理和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际关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追求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的人生态度,对后世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