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岩雨过

白云裹山裹不尽,高处露头低露胫。
一条悬水透云飞,雪色蜿蜒伸脊领。
画然怒卷风霆震,银鱲玉鳞俱奋迅。
滂然才歇四山明,湿尽悠悠云万顷。
是时豁达纵双明,岩巘更无毫发隐。
太华岿然不较多,直上削成五千仞。
想应有路近丹梯,未必无花开玉井。
便欲搴花供岁晚,更揽藕根刳短艇。
径上明河欲尽头,块藐九州聊一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释居简的《佛手岩雨过》是一首宋代的文学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佛手岩的自然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释居简,字敬叟,号北碉,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四川三台,俗姓龙或王,曾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多有描写自然景观之作。释居简一生游历四方,曾在多地留下足迹,并留下了丰富的诗歌作品。
  2. 诗歌原文
    白云裹山裹不尽,高处露头低露胫。 一条悬水透云飞,雪色蜿蜒伸脊领。 画然怒卷风霆震,银鱲玉鳞俱奋迅。 滂然才歇四山明,湿尽悠悠云万顷。 是时豁达纵双明,岩巘更无毫发隐。
  3. 诗歌解析:释居简在这首《佛手岩雨过》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白云裹山裹不尽”形象地描绘了山峦被云雾缠绕的场景,给人以朦胧而神秘的感觉;“高处露头低露胫”则通过露头和露胫的对比,展现了雨后万物生长的景象。
  4. 诗歌鉴赏: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佛手岩雨后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特别是“画然怒卷风霆震,银鱲玉鳞俱奋迅”,将风雨交加时的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激荡的气势。
  5. 文化意义:《佛手岩雨过》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体现了释居简对于佛教禅宗思想的认同和追求。诗中多次提到“岩巘”(山峰)和“太华”(指华山),象征着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文人墨客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超然。

《佛手岩雨过》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山水诗,它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