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一百四

炎炎六月,飘风洒雪。
百丈耳聋,黄檗吐舌。
海阔山高谁与论,一回饮水一回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是唐代僧人贯休所作的诗,共一百零四首。贯休(832-913),俗姓姜,字德隐,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一作温陵(今福建福州)。唐末五代著名诗僧。

在这首诗中,贯休用“色即是空”来表达他对于世间万物的超脱和理解,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只有色相的变化。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中“无常”的观念,即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实体。同时,这也表明了贯休对人生和世事的洞察和理解,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在艺术表现上,贯休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充满了禅宗的意境和禅意。他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超越世俗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和安详。这种艺术风格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