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道可学,无禅可参。
黄头碧眼,徒话指南。
雾敛云收天宇宽,门前幸有千朵青山万朵青山,徘徊赢得倚栏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无道可学,无禅可参。
黄头碧眼,徒话指南。
雾敛云收天宇宽,门前幸有千朵青山万朵青山,徘徊赢得倚栏干。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属于佛教经文类作品。贯休(公元839年—公元913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唐末五代时为日僧镰仲的入室弟子,后出家为僧。贯休博学多闻,诗笔俊爽,尤长于禅理;书法妙逸,“草隶异常,众咸宗之”。
在《偈颂一百四十一首》中,贯休以佛教经典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偈颂诗篇。这些诗篇不仅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也体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其中,《偈颂一百四十一首》中的第17首名为《无相颂》,全文如下:
无相者谁?无佛无菩萨。
无相者谁?诸行无常空。
无相者谁?一切法皆苦。
无相者谁?涅槃寂灭乐。
这首诗通过对比“有相”与“无相”,揭示了佛教的核心思想: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欲望、追求内在宁静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