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八十七首 其五

昔年曾向山中去,千手大悲拦不住。
今朝又向山中来,优昙华向半天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八十七首 其五”是宋代僧人释慧开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深深怀念与再次造访时的欣喜之情。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
  • 生平背景:释慧开(一一八三~一二六),俗姓梁,杭州(今属浙江)人。号无门,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年)圆寂,世称无门师、千岩禅师等。
  • 文学成就:慧开的诗歌创作在宋代禅宗诗坛上有着重要地位,其作品多以禅宗思想为主导,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1. 诗歌原文
    昔年曾向山中去,千手大悲拦不住。今朝又向山中来,优昙华向半天开。

  2. 诗歌解析

  • 情感表达: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再次造访的欣慰。前两句回忆了过去的山中经历,后两句则是描述现在再次来到山中的所见所感。
  • 艺术特色: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精炼,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心境变化,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
  1. 文化意义
  • 禅宗文化:释慧开作为宋代禅宗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禅宗元素,如“千手大悲”可能寓意佛法的力量无法阻挡。
  • 佛教哲学:通过对佛教教义的阐述,如“优昙华向半天开”,反映了佛教中关于万物皆有缘起性的观念。

“偈颂八十七首 其五”不仅展示了释慧开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时期佛教禅宗文化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禅宗文化和古代文学作品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