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游台雁

音旨双消不可闻,卷衣南去与谁论。
龙湫水涩石桥滑,得路应敲尊者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僧游台雁》是宋代释智愚的作品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传奇,16岁时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之后在宝祐四年(1256年)前往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年间,他成为灵隐寺中的人物,并在景定元年(1260年)在阿育王山利寺受具足戒,后在杭州大涤洞天宫受请,于景定二年(1261年)入住杭州灵隐寺。他的一生充满了宗教和文学的创作,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僧游台雁》的原文如下:

南行无路可投身,
西入无门可到神。
惟有台州能寄迹,
台州雁外有僧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无法找到归宿的迷茫与无奈,以及对于宗教寄托的渴望。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佛法的信仰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释智愚不仅在佛教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具有非凡的才华。

《僧游台雁》不仅是释智愚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宋代宗教文化与文学艺术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