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明禅者

面壁风规久寂寥,儿孙旋旋立新条。
不知断臂缘何事,血洒空庭雪未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明禅者》是宋朝诗人释智愚的作品,一首表达禅宗意境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宋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背景:释智愚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人(今属浙江)。他于宝祐四年(1256年)出家于灵隐寺鹫峰,随后游历四方,最终在庆元府显孝寺定居。

  2. 诗歌原文:《示明禅者》全文如下:“面壁风规久寂寥,儿孙旋旋立新条。不知断臂缘何事,血洒空庭雪未消。”

  3.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中,通过描绘禅宗修行者的孤寂与执着,反映出禅宗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尘世纷扰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最后一句“血洒空庭雪未消”,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断臂求道的悲壮与决绝,展现了禅宗教义中的牺牲与奉献精神。

《示明禅者》不仅是对释智愚个人生平的一次记载,更是宋代佛教文化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还能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对禅宗思想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