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信禅人

诚信之言是道根,出门句子要区分。
溪山到眼知惭愧,莫学丛林饱见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信禅人》是宋代诗人释智愚所作。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与实践的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释智愚:释智愚,号虚堂,1185年—1269年出生,俗姓陈,原籍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为宋代佛教界的重要人物。释智愚在年轻时便出家,并曾游历于多个寺庙,与多位高僧有过交往,最终在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迁至嘉兴府圣寺,并于端平二年(1235年)迁往庆元府显孝寺,之后又迁移至瑞岩开善寺居住两年,直至乞退住万松山延福寺。
  • 诗作背景:释智愚在一生中,不断学习、修行,其诗作多反映了他对佛法及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宗教色彩,同时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间情感的表达。
  1. 诗作原文
  • 诚信之言是道根,出门句子要区分。
  • 溪山到眼知惭愧,莫学丛林饱见闻。
  1. 诗作注释
  • 诚信之言是道根: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修行的根本。
  • 出门句子要区分:提醒人们在言行举止上要有所节制,避免轻率的行为。
  • 溪山到眼知惭愧:指出人们应该以谦逊的态度面对自然景观,不要因为见过太多而感到自满。
  • 莫学丛林饱见闻:告诫人们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知识和见识,而应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
  1. 诗作赏析
  • 思想内容:这首诗体现了释智愚对佛教教义深刻的理解和体悟。他通过诗的形式传递了对“诚信”和“谦卑”的高度重视,认为这是通往真理的基石。
  • 艺术手法:诗中采用了直白而又含蓄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引出对人性和修行的反思,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中的哲理。
  • 文化意义:《送信禅人》不仅是一首宗教诗歌,也是宋代文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生活哲学的探索以及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1. 影响与评价
  • 文学价值:《送信禅人》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视为宋代诗歌中的杰作之一,对中国古典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 宗教影响:作为释智愚的作品,此诗在佛教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广泛传颂,成为佛教徒修行时吟诵的对象。

《送信禅人》不仅展示了释智愚作为一名僧人的深邃思想,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在宗教与哲学上的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