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四首 其十六

春入湖山,先放花明。
御苑人归上国,南山鹤唳青松。
壮皇都人杰地灵,窥紫府洞天风月。
透声透色,绝类离伦。
不妨垂手入廛,毕竟难逃至化。
且望阙酬恩,如何祝赞。
版图远奏尧天阔,万物呈祥乐圣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二十四首 其十六》是宋代释守卓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原文、创作背景、注释与翻译,以及专业的鉴赏内容:

  1. 作品原文
    春入湖山,先放花明。御苑人归上国,南山鹤唳青松。壮皇都人杰地灵,窥紫府洞天风月。透声透色,绝类离伦。不妨垂手入廛,毕竟难逃至化。且望阙酬恩,

  2. 创作背景
    此诗出自宋代释守卓之手,为《偈颂二十四首》中的第十七首。在宋代时期,佛教文化极为盛行,许多文人雅士也常常涉猎佛学,以表达对佛法的理解和敬仰。释守卓作为一位佛教学者,其诗歌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思想状态和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3. 注释与翻译
    在古诗词网提供的全篇偈二十四首 其十六原文、创作背景、注释与翻译中,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背景信息和语言上的详细解读。该诗表达了释守卓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于佛法深邃理解的体现。

  4. 鉴赏分析
    通过对《偈颂二十四首 其十六》的深入阅读和理解,读者可以体会到诗人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自然美、人文景观以及佛教思想的独到见解。诗中不仅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如“先放花明”和“透声透色,绝类离伦”等句子,都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内心世界的丰富表达。

《偈颂二十四首 其十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更是承载着宋代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人们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思想的结合与发展,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