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首 其九十三

宁辨人间是与非,生来淈𣸩眼如眉。
不因说着当年事,万古千秋那得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一百则 其九十三》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禅宗意境的古诗,出自南宋禅师释正觉(南岳下二十一世,西岩了慧禅师法嗣)之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重阳节,何可说。
    篱菊新开剪剪金,霜柑微露团团月。
    元亮攒眉回去见境生情,闽王特地缄来弄巧成拙。
    处处登高看不彻。

  2. 诗歌赏析

  • 意象丰富:《颂古一百则 其九十三》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菊花、霜柑等物象,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超然物外的情感与境界。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的金黄、霜柑的圆润,以及重阳节的氛围,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
  • 禅意深蕴:此诗体现了禅宗的“拈来犹较十万里”的思想,即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的简单观察,悟出深刻的真理。诗人以篱菊和霜柑为题,暗示了万物皆有灵性,不必过于执着于表面现象,而是要用心去领悟其中的奥妙。
  • 哲思深邃: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深感悟。诗人通过对重阳节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纷繁复杂。他提醒人们在追求外在美景的同时,更应关注内心的平和与智慧的积累。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这首诗作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一二八 ),由释正觉入住饶州荐福寺期间所作。在这一时期,释正觉的生活经历了从入寺修行到退出寺院再到再次入住的过程,他的这段经历不仅影响了他的创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的背景。
  • 历史脉络:这首诗的创作和流传过程中,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强调“顿悟”,即通过直接观察和体验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界美的赞美,也是对禅宗哲学的体现。

《颂古一百则 其九十三》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更是一首蕴含深厚佛学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魅力,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