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郑司业直院右史

由来行所学,最是得时难。
春草书带绿,东风御柳寒。
金炉烟喷晓,玉署漏声残。
献纳丝纶样,流传盛代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郑司业直院右史》是宋代著名诗僧释元肇创作的五言律诗,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释元肇,字圣徒,号淮海,俗姓潘,是宋代的诗僧。他十九岁时剃染受具,曾在多处寺院居住和修行,包括吴城的双塔、杭州的灵隐寺等。他的一生充满了宗教修行和文学创作。
  2. 诗歌原文与鉴赏:《寄郑司业直院右史》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自己所学所得,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得时之难的感慨。通过春天的景物和时间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哀叹以及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3. 艺术风格与影响: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诗人用春草、东风等自然景象来象征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易逝,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诗歌技艺,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理解《寄郑司业直院右史》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在欣赏这首诗时,要考虑到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环境,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成就。
  • 诗歌中的时间意象和自然描写,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隐喻和批判。
  •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及其文化心态,这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释元肇的《寄郑司业直院右史》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深度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