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游归里

俱有萱庭念,相依岁月深。
平时行乐地,此夜别离心。
晓渡吴云湿,秋生楚岫阴。
独怜乌鹊喜,不到我家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同游归里》是一首由宋代诗僧释元肇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情感,还体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下面将深入了解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释元肇,字圣徒,号淮海,俗姓潘,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年十九剃染受具,后历住吴城双塔、杭之灵隐等寺,最终寂于径山。
  1. 诗歌原文
    俱有萱庭念,相依岁月深。
    平时行乐地,此夜别离心。
    晓渡吴云湿,秋生楚岫阴。
    独怜乌鹊喜,不到我家林。

  2. 主题内容

  • 友情主题:《送同游归里》通过描绘与友人共度的日子以及因离别而产生的哀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离时刻的不舍。诗中的“俱有萱庭念,相依岁月深”,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基础和共同回忆,而“此夜别离心”则揭示了分别带来的情感冲击。
  • 自然意象:诗中运用了如“晓渡吴云湿,秋生楚岫阴”这样的自然景象描写,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深度。这些描述不仅仅是在表达季节的变化,更是在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1. 艺术手法
  • 平仄押韵:在诗歌的结构和形式上,它严格遵守了古代诗歌的平仄规则,使得整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 意境营造: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超脱的意境。例如,“独怜乌鹊喜,不到我家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虽然这首诗出自一位普通的诗僧之手,但其情感真挚、语言精炼的特点使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宋词的一种体现,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 后世影响: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送同游归里》对后来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关注和思考。

《送同游归里》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表现而值得欣赏,更因为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历史价值而值得人们细细品读和研究。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哲理和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