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头梅白柳青青,却忆春时送别情。
纸上有怀难尽写,梦中相见不分明。
清台婉画从轻典,紫禁催班识重名。
几欲寄君无好句,夕阳秋色满江城。
寄赵检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赵检法》是南宋诗人释元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文学造诣。以下是对这首诗更为详细地介绍:
作者介绍:释元肇(1189—?),字圣徒,号淮海,俗姓潘,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年十九时受具戒。历住吴城双塔、杭州灵隐等寺,寂于径山。《寄赵检法》是他在宋代创作的一首代表作。
诗歌原文:《寄赵检法》津头梅白柳青青,却忆春时送别情。 纸上有怀难尽写,梦中相见不分明。 清台婉画从轻典,紫禁催班识重名。 几欲寄君无好句,夕阳秋色满江城。
主题思想: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传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展望。
艺术特色:释元肇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个人的感受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他的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历史背景:释元肇生活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元肇等文人士大夫阶层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创作出了许多传世之作。
文化影响:释元肇的诗歌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成为后世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对象。
《寄赵检法》作为释元肇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这首诗不仅是对故人的深情怀念,也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