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辇院

人生七十古难过,贤德如公未足多。
晚岁伤心非故土,东洲有泪是恩波。
青松护垄云成盖,白玉遗箴世不磨。
湖海旧游终践约,夕阳来此挂烟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辇院》是一首宋代诗僧释元肇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背景:释元肇,字圣徒,号淮海,出生于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他在十九岁时剃发受具,曾居住在吴城双塔、杭之灵隐等寺中。晚年他寂于径山,并且有《淮海拏音》。他的生平和创作都与佛教紧密相连。

  2. 诗歌原文
    人生七十古难过,贤德如公未足多。 晚岁伤心非故土,东洲有泪是恩波。 青松护垄云成盖,白玉遗箴世不磨。 湖海旧游终践约,夕阳来此挂烟蓑。

  3.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时光流逝以及个人经历的深刻感慨。诗中“人生七十古难过”可能寓意着人生易老,岁月无情;而“贤德如公未足多”则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和才能的看法。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4. 文学价值:《高辇院》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体现了宋代诗僧释元肇在艺术上的精湛技巧。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诗人成功地将抽象的情感与具体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效果。

  5.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释元肇的这首作品不仅仅是诗歌本身,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审美追求。同时,这首诗也是对释元肇本人生活哲学的一种体现,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佛法的深刻理解。

《高辇院》作为宋代诗僧释元肇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同时也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