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笑红尘个个忙,故人沦落在殊方。
地炉无火灰成字,却傍前轩曝夕阳。
山居四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居四首·其三》是宋代诗人释元肇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其中第三首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沉的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感悟。以下是对《山居四首·其三》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释元肇,北宋时期的诗僧,他的生活背景颇为传奇。据传,他在十四岁时父母双亡,之后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游历于东吴、衡山、金陵等地,并最终成为一位高僧。
作品原文:《山居四首·其三》原文如下:
天边多少能鸣雁,不到人间第几声。
欲向西山学采薇,可怜身瘦得名肥。诗歌赏析: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蕴深远。前两句“天边多少能鸣雁,不到人间第几声”,描绘了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大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飞翔、不受拘束生活状态的向往。后两句“欲向西山学采薇,可怜身瘦得名肥”则转向现实,表达了一种对名利的淡泊之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释元肇在追求精神自由与世俗名利之间的矛盾与挣扎。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释元肇深邃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释元肇的《山居四首·其三》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更是一幅展示诗人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深刻理解诗人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