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山中,翠薜相交罗。
春风来何迟,积雪常峨峨。
折木有清响,采薇闻远歌。
不因寻石桥,长年无人过。
天台山中十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台山中十首·其二》是宋朝诗人释元肇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的“千山万山中”一句,用极富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天台山连绵不绝的山峦。这不仅仅是对地理环境的描写,更蕴含着一种深远的意境,象征着人生道路的曲折复杂。诗人通过对山峰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历程的感慨与思考。接下来,“翠薜相交罗”则生动地描绘了山中植物的繁茂景象。这里的“翠薜”指翠绿的藤蔓,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而“何迟”则表达了春风到来时的微妙变化,春风虽迟来,却带来了温暖和生机。最后,“积雪常峨峨”进一步描绘了冬日的寒冷与山间的静谧之美。这里的“积雪”不仅指自然界的景观,也隐喻了人生的艰辛和挑战。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同样重要。释元肇作为一位高僧,他的创作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宗教色彩和哲理思考。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在天台山修行期间,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引发了他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思考。从这个角度来看,诗歌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表达。
《天台山中十首·其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四季更替、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