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中十首 其八

红红白白花,万万千千树。
开亦不知名,落亦不知数。
幽禽来上啼,野鹿衔将去。
可望不可攀,四向高无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台山中十首其八》是宋代释元肇的作品。下面将从作品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生平:释元肇,字圣徒(日刻本本集署名),号淮海,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俗姓潘。年十九时剃发受具,参浙翁于径山,命为掌记。出世后,历住吴城双塔、金陵清凉、天台万年、苏之万寿、永嘉江心、杭之净慈、灵隐等寺,圆寂于径山。
  • 时代背景:宋代时期,文人士大夫多有游历名山大川,寻求精神寄托和灵感来源的习惯。释元肇在天台山的生活和创作也反映了这一文化现象。
  1. 主题内容
  • 自然描写:《天台山中十首其八》通过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如“红红白白花,万万千千树”这样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花朵盛开的景象。
  • 人文情感: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还有对人生、友情和哲理的思考。如“幽禽来上啼,野鹿衔将去”一句,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 哲学思考:通过描写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山上的风景,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以及对超脱俗世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山水之美,也有鸟兽之趣,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艺术氛围。
  • 语言风格:释元肇的语言清新自然,既有唐诗的豪迈,也有宋诗的细腻,体现了宋词的独特魅力。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开篇到结尾,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发展。
  1. 文学影响
  • 诗歌地位:作为宋代诗词的代表之一,释元肇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广泛传颂。
  • 研究价值:对于研究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天台山中十首其八》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更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启示着人们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