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上相赞 其一

明月下,磐石上。
以心中眼,观身外相。
六根互用示慈门,无风平地生波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石上相赞·其一》是宋代诗僧释广闻创作的一首杂言诗,其内容丰富,意象生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明月下,磐石上。以心中眼,观身外相。
    六根互用示慈门,无风平地生波浪。
    月印长江,风号万籁。随流入流,无在不在。
    百千三昧一毫头,贵价精神贱价卖。

  2. 作者简介
    释广闻(1189-1263),赐名佛智,号偃溪,福建福州人,世业儒,俗姓林。他年幼时从其父智隆习文习武,十八岁后受具戒于光孝寺。景定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他的一生虽短暂却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3. 作品赏析

  • 意象描绘:《水石上相赞·其一》中的月亮、磐石和长江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幽静而深远的画面。明月映照下的磐石,以及月光与江水的相互映射,都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 象征意义:诗中的“六根互用示慈门”可能寓意着佛教中的六根清净,而“风号万籁”则象征着自然界的声音,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宇宙奥秘的思考。
  • 哲理思考: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探求。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物质世界,达到心灵的澄明与宁静。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释广闻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善于利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 结构布局:这首诗的结构清晰,先写景后抒情,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水石上相赞·其一》不仅作为诗歌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而被视为研究宋代文化和禅宗思想的重要文献。
  • 历史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这首作品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世读者传颂,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水石上相赞·其一》是释广闻留给世界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还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养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