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六

释迦不出世,秤尾无星。
达磨不西来,尺头有寸。
峭巍巍处平坦垣,平坦坦处峭巍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在探讨文学作品时,我们经常被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宋代的释广闻创作了《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六》,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释迦不出世,秤尾无星。
  • 达磨不西来,尺头有寸。
  • 峭巍巍处平坦垣,平坦坦处峭巍巍。
  1. 诗人介绍
  •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他是一位佛教僧侣,以撰写偈颂见称。
  1. 主题分析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人生变化的观点,即事物的形态或本质可能随时空变迁而改变。
  • 诗中通过对比“释迦不出世”与“达磨不西来”,强调了事物本质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差异。
  1. 意象解析
  • “释迦不出世”意味着超脱尘世,不为俗事所扰;“秤尾无星”则暗示了衡量万物的标准并非固定不变。
  • “达磨不西来”表明了佛法传播的广泛性和包容性,不受地域限制。
  • “峭巍巍处平坦垣,平坦坦处峭巍巍”则形象地描述了事物表面的平静与内在的复杂性。
  1. 文学价值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深刻的哲学意味,成为了宋代佛教文献中的佳作。
  • 它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佛教思想的重视,也展现了佛教文化在宋代社会的广泛影响。
  1. 艺术特点
  • 作为一首偈颂,它采用了韵律和节奏来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思想。
  • 诗中运用了象征和隐喻手法,如“秤尾无星”和“尺头有寸”等,增加了作品的深奥感和思考空间。
  1. 文化背景
  •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佛教在这一时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释广闻作为一名佛教僧侣,其文学作品不仅是个人修行的体现,也是佛教教义传播的一种形式。
  1. 后世影响
  • 尽管这首偈颂的具体流传情况不详,但在历史上它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生活和宇宙真理的深入思考。

释广闻的《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六》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哲学的思考。它通过对释迦和达摩的描述,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和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是研究宋代文化和佛教思想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