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二十三

群阴剥尽,一阳来复。
拄杖子随乡入俗,六六不成三十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是佛教中的一种诗歌体裁,由唐代僧人惠能所作。这首诗的序言中提到了“偈颂”,即佛经中的颂诗。

在《偈颂一百四十二首》中,惠能创作了142首偈颂,这些偈颂主要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每首偈颂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内涵,通过对佛陀的教诲进行解读和阐释,表达了他对人生、宇宙等哲学问题的深刻思考。

第36首“偈颂”是这首诗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内容如下: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人,无人人,无众生人,无寿者人。
无苦乐集灭道。无智亦无为,无行亦无观。
无来亦无去,无念亦无忆,以无所得故。
一切皆空,不可得究竟。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强调了“一切皆空”的观念,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的存在。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地应用于宗教、哲学和文学等领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