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百四

人有南北,道无南北。
上中下座,虚空逼塞。
其中有一人半人肯去,说甚开粥相待。
南山别甑炊香,未为分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百四’是一首佛教诗歌,作者是唐代的惠能。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
一切诸佛所证法门,皆从一乘修行中来。一乘者,无二无三也。何以故?《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云:“应无所起而起而行。”《华严经》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此之谓也。然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中,无有执着、分别、我见,但随缘不变,应物而化。故知一切诸佛所证法门,不在内求,不在外来,唯在当人本心自悟。若欲了达,犹如磨镜使净,垢尽光生。如是行者,始可名正觉。

今者说偈,欲显如如本性。夫如如者,何等义耶?譬如真金不怕炉炭锻炼,须臾锻炼,终不失体;又如莲花不着水,不与泥,不与秽,只受纯阳之气;又如明镜悬于虚空,虽遇风霜雪雨,而不增减丝毫。此三种义,即是如如义也。若离此三种,则不是真如,非是真性,亦名为邪见。

是以大德说言:“若人欲求如来智慧光明,莫过戒、定、慧三学。”戒为定基,定乃慧根,慧是定体。若不先修定慧,终不能成佛道。

今者所说,皆是直语。以众生迷于外境,滞于妄想,不得真实解脱,故示之以直语。若能解此意,则知偈中所有言辞,皆为指归实相。若不解者,便将指月之说,看作指日,岂不误人!

偈曰:

如来说一念恶,除却三千劫罪业。

应知恶即善,善除便是恶。

无有三毒烦恼,名毕竟空王。

若人欲了知,三世诸佛通共说。

如是真法句,自然现全身。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百四

南泉和尚问赵州:“什么处去?”赵州曰:“去!”泉又问:“甚么处来?”赵州曰:“来!”泉遂开悟。

“若人欲了知,三世诸佛通共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想要了解真理,那么三世所有的佛陀都会向你讲解。

这首偈颂表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即一切事物都有其真实的本性和意义,而我们可以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智慧来认识和理解这些真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