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凝云归常州

一住京华能几日,故山欲去值春寒。
石坛经雨草生遍,庭果落阶鸟啄残。
云表鹤声朝返佩,林间虹气夜开丹。
仙家缩地寻常事,试与思归倦客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黄凝云归常州》是宋代诗人释善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探讨这首诗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诗歌的原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以下是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诗歌原文
    诗僧释善珍的《送黄凝云归常州》以朴素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和对大自然之美的感悟。诗中写道:“一住京华能几日,故山欲去值春寒。”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在京中的生活感受,同时也透露出即将离开京城回到家乡的心情。“石坛经雨草生遍,庭果落阶鸟啄残”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最后两句“云表鹤声朝返佩,林间虹气夜开丹”则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2. 创作背景
    《送黄凝云归常州》的创作背景同样丰富,释善珍作为一位诗僧,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宗教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诗中“仙家缩地寻常事,试与思归倦客看”一句,不仅体现了佛教中的“缩地成寸”概念,也反映了作者希望友人能够放下尘世纷扰,追寻精神上的解脱。
  3. 艺术特色
    《送黄凝云归常州》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练而深邃的表达方式。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将读者的情感引向深远的思考。如诗中提到的“石坛”、“庭果”等意象,不仅具有视觉美感,更富含哲理,引人深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4. 赏析评论
    《送黄凝云归常州》的赏析评论指出,此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中“仙家缩地寻常事”,不仅表现了释氏禅宗思想,还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5. 写作背景
    了解《送黄凝云归常州》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释善珍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社会动荡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善珍的诗歌往往承载着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美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送黄凝云归常州》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受到赞誉,而且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也为人们提供了思考生命真谛和心灵归宿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