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南墅怀寒岩 其一

年年散粟出朱门,狗盗鸡鸣总受恩。
空有玉棺归碧落,更无红粉哭黄昏。
遍行苔藓寻陈迹,拟倩梅花招醉魂。
常恐丘原千载后,不生荆棘长兰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南墅怀寒岩 其一’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代诗歌,作者是宋朝的黄庭坚。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描述了诗人对一位名为寒岩的朋友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过南墅怀寒岩 其一’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与杜甫、韩愈、李白并称为”唐宋四大家”。其诗作以豪放著称,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 诗歌原文

    过南墅怀寒岩

一峰当窗秀,万籁坐中清。
风月自来去,江山与我情。
不知何处好,日暮欲归程。

  1.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友情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通过对南墅怀寒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环境中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深深的情感寄托。
  1. 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黄庭坚采用了平实而富有哲理的语言,通过简洁有力的句子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并通过自己的感悟赋予其独特的意义。

  2. 文化价值:黄庭坚的这首诗不仅是对朋友的一种思念,也是对自然美的一种赞颂。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这种对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在当时是非常独特且具有影响力的。

‘过南墅怀寒岩 其一’不仅展示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宋代文人生活和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