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愚谷

前春还闽,道传公病。
聪明忽痴,医不识证。
石门迎见,悲喜深省。
莫年客土,相依为命。
太白残月,同光共影。
吾曹恢疏,世路机阱。
身犹弃遗,奚顾堕甑。
古琴绝弦,缺铛折柄。
二子谈禅,时隐几听。
退士献书,阿婆窥镜。
鬼笑揶揄,人笑齿冷。
少日与公,讲明素定。
丹心如铁,空橐如罄。
千载意长,百年俄顷。
一死一生,遇此衰境。
姜盐鬻茶,油葱浇饼。
唤公不应,老泪泉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祭愚谷》是宋代诗僧释善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人背景
  • 释善珍的生平:释善珍,南宋时期著名的诗僧,其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记载,他与当时的文人雅士有较多的交往,并留下了不少文学作品。他的诗歌作品多以佛教思想为题材,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情怀。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祭愚谷》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僧人在春天返回闽地后,突然生病的情景。诗中“聪明忽痴,医不识证”表达了对疾病无法治愈的无奈和悲哀。“石门迎见,悲喜深省”则反映了僧人面对生死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 诗意解析: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因病而感到的困惑、悲伤,以及最终对生死淡然处之的态度的描绘,展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1. 文学风格
  • 简洁直白:这首诗的语言简练、直接,没有过多的修饰,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 禅宗色彩:从诗中可以看出,释善珍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理解。

《祭愚谷》不仅是释善珍个人的文学创作,更是宋代禅宗文化和佛教思想在诗歌艺术中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释善珍的文学才能,也能感受到宋代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