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一首 其三十一

诸佛日日降生,圣人时时出现。
与大地群生,同一耳闻,同一眼见,同此一心,同此一念。
共乐太平时,大家呈笑面。
有谁更问,日与长老,孰近孰远,大千沙界含元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七十一首·其三十一》是宋代诗人释了惠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1. 作者介绍
  • 释了惠,字无际,南宋临川人,俗姓刘,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云门宗第四世祖师,后世尊称为“古佛”。他是北宋初年著名的禅师,以开悟众生的慧性闻名于世。
  1. 诗歌原文
    诸佛日日降生,圣人时时出现。
    与大地群生,同一耳闻,同一眼见,同此一心,同此一念。

  2. 诗的主题

  • 这首诗表达了佛教中众生平等的观念。诗人通过描述诸佛与众生的相似性,强调了所有人在精神上的平等。这种观念体现了佛教对于人性的理解,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要能够觉悟即可成佛。
  • 诗歌还表达了一种对圣人的赞美,他们认为圣人与普通人并无不同,只是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真谛。这种观点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修行来达到心灵的觉醒。
  1. 诗歌的艺术特点
  • 语言简练而深刻,用词精准,能够生动地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情感。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的象征意象,如“诸佛”、“圣人”等,这些意象既富有宗教色彩,又充满了哲理意味。
  • 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诗人通过对比诸佛与众生的关系,以及圣人与普通人的差异,巧妙地构建了诗歌的整体框架。这种结构使得诗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1.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因此人们更加关注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提升。释了惠作为一位禅师,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这种需求。
  • 从文化意义上来看,这首诗不仅是释了惠个人思想的表现,也是整个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生命、宇宙和自我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偈颂七十一首·其三十一》以其深刻的宗教寓意、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释了惠深邃的思想境界和高超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中国佛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