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修砖岸

长江万里涌金鳌,屹立中流气势豪。
直下放教根脚稳,任教八面起风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山修砖岸》是宋代诗人释普度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诗人的个人情感。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释普度(约公元1074年—约1135年),南宋僧人,字无咎,号雪庵,杭州灵隐寺僧。他以诗名于世,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与黄庭坚、杨万里等人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歌多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1. 诗歌原文
    长江万里涌金鳌,屹立中流气势豪。
    直下放教根脚稳,任教八面起风涛。

  2. 诗歌赏析

  • 意境高远:《金山修砖岸》描绘了长江的雄伟景象,用“金鳌”比喻江水,展现了长江的壮阔和威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直下放教根脚稳,任教八面起风涛”意味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
  1. 历史意义
  • 《金山修砖岸》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作品,它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南宋时期,国力衰弱,政治腐败,许多文人通过诗歌来抒发对时局的担忧。释普度的这首诗可能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金山修砖岸》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宋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和艺术特点,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