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八十五首 其七

四月八,生悉达,天上人间闹聒聒。
老韶阳,要打杀,争似祇园舀水蓦头泼。
阿呵呵,虽是死蛇,会弄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八十五首 其七》是宋代释妙伦的作品。该诗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和生命哲理的领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独特见解和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释妙伦:释妙伦(一二一~一二六一),号断桥,俗姓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松山人,又号松山子。释妙伦于年十八时出家,依其叔永嘉广慈院宗嗣论禅师学习佛法。他在年轻时便游历名山大川,遍访名师,并在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初住台州瑞峰祇园禅寺。
  1.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
    秋山色老,秋树叶零。
    秋云影乱,秋水波澄。
    伸手缩手,取之不得,
    开眼合眼,视之无形。
    五湖衲子,披披搭搭,哆哆和和。
    那里秤量,者边匹配。
    瑞岩老汉却不敢与之较重较轻,
    斤斤计较,毫厘不爽。
  1. 诗中意境与哲思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的“秋山色老,秋树叶零”以及“秋云影乱,秋水波澄”等诗句,生动地刻画了秋季的自然景象,通过对秋日山水的描述来隐喻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
  • 人生哲理的思考:在“伸手缩手,取之不得;开眼合眼,视之无形”中,诗人提出了对事物本质的质疑,表达了无法把握一切、无法完全理解世界的观念。这反映了禅宗对于认识世界的批判性态度。
  • 禅宗思想的体现:“五湖衲子,披披搭搭,哆哆和和。那里秤量,者边匹配。”这里的描述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禅宗追求内在和谐与外在自然合一的修行理念。

《偈颂八十五首 其七》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还承载着深刻的宗教和文化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释妙伦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创作出了具有哲学意味和禅宗色彩的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