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八十五首 其九

天自高,地自厚。
一一不是单,三三亦非九。
唯爱部渎山前丘大翁,见人长揖高叉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八十五首 其九》是宋代释妙伦的作品,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佛教哲理和人生感悟。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诗歌原文
  • 天自高,地自厚。一一不是单,三三亦非九。
    “天自高,地自厚”表达了天地之大,无法用简单的数量来描述。而“一一不是单,三三亦非九”则强调了万物的独特性,每个个体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1. 诗意赏析
  • 唯爱部渎山前丘大翁,见人长揖高叉手。
    这里的“丘大翁”可能是一个比喻,象征着智慧或博学之人,他见到人时总是以礼相待,长揖和高叉手都是恭敬的表现。这首诗通过描绘这位老人的形象,传达了一种尊重和谦逊的价值观。
  1. 作者介绍
  • 释妙伦(一二一~一二六一),号断桥,俗姓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松山人,又号松山子。
    释妙伦在年轻时出家,跟随其叔永嘉广慈院宗嗣论禅师学习佛法。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寺庙的搬迁,最终在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去世。他的这种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使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世界。
  1. 创作背景
  • 年十八,依其叔永嘉广慈院宗嗣论禅师出家,即剃发投礼。不满一年行脚,首见谷源道于瑞岩,次年谒灵隐。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初住台州瑞峰祇园禅寺。十年(一二五 ),迁瑞岩净土禅寺。后迁天台国清教忠禅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景定二年卒,年六十一。有文宝等编《断桥妙伦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行状》。
    释妙伦在其一生中不断学习和修行,他的诗歌也反映了这一过程。他在多个寺庙之间游历,与许多高僧交往,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思想。

《偈颂八十五首 其九》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词,更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还透露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智慧。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值得反复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